谈佛家之“愚民与避世”(如何看待宗教信仰)

由于宗教信仰具有洗脑与控制思想之功效,大千世界愚从盲从者、走火入魔者不计其数,宗教很快便成为统治政权的利用工具,此乃宗教愚民之弊也。列举唐朝一例,我国佛教在盛唐时,堪称黄金时代,原因唐太宗不但是位有道明君,而且亦是一位护法仁王,他曾在旧战场各地建造七所寺院。武后(武则天)执政时期,她利用佛教徒怀义等伪造【大云经】,把夺取政权说成符合弥勒的授记,随后在全国各州建造了大云寺,以及白司马坂的大铜佛像,并封沙门法朗等为县公,授怀义为行军总管等职位,这使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更加密切。至玄宗时,由善无畏、金刚智等传入密教,有助于巩固统治政权。由此可见,中华文化崛起的两个振兴时期,其中一者,唐代由佛家思想推动;另一者,汉代则由儒家思想推动。

然而,凡事物极必反,唐朝佛教兴盛则同时亦带来负面影响。比如人民多借寺院为逃避之所,寺院又乘均田制度之破坏,扩充庄园,驱使奴役,更与贵族势力相勾结,避免赋税。另外,还放高利贷,设立碾嵦(贵族及寺院于其庄园或寺领地,沿水渠设置碾硙,用以脱谷、制粉,成为重要之财源。为了保护水力资源,以保护老百姓的稻田得以灌溉,一度禁止贵族设置碾硙,唐末以后始撤销禁令)等多方牟利,这样在经济上便跟国家的利益矛盾加深,从而导致政府渐起毁灭佛教之意图。及后武宗命令拆毁大寺4600余所,小寺4万余,僧尼还俗26万余人,解放奴役15万人,收回民田数千万顷。当时佛教典籍的湮灭散失情况极为严重,尤其【华严】【法华经】等章疏,大半都在此时散失,以致影响到天台、贤首等宗派日趋衰落,足见唐朝佛教兴衰,全赖愚民之弊也!

谈佛家之“愚民与避世”(如何看待宗教信仰)

这里须要搞清楚一个问题,究竟佛教被统治者利用,还是佛教主动与统治者勾结,其性质完全不同。经历史考证可得,佛教从来没有主动与政府勾结,全部都是被执政当局作为愚民工具,这样看来,此与佛法本质无关(没有教人如何愚民),只是后人对其进行篡改利用罢了。但凡事必有利弊,汉朝独尊儒术,最后却流为礼教无情、愚忠愚孝。唐朝则推崇佛家,此为佛教的全盛时期,但最后亦因发展失控而遭致一场灭佛灾难。在佛教的经教典籍中,全部皆为佛法的理论知识,以及关于仪轨、修行、处世、生活的方式方法,并没有发现专门教授如何愚民的文字章节。须知道,佛法本质是不变的,只是我们加入了自己的想法,对其作出了篡改,由此可见,一切外在现象并非源自佛法、佛教之本义及宗旨。倘若因为这些表象(历史事件)而曲解了佛家思想,影响到自己的信仰,那实在太可惜了!

佛教本不愚民,但被用以愚民,因此受到后人所怀疑、摒弃,真可谓悲哉!其实佛陀释迦牟尼早已预料及此,故佛曰:【吾四十九年住世,未曾说一字】,为何佛说法四十九年,却又一个字也没有说过呢?此乃【法移】法门,法者所指为佛法与佛理等,移者则为移开、不执着之意。我们既要修习佛法,但又不能执着于其中,不住其理,不搞个人崇拜,无所住而生其心。佛陀唯怕后人痴迷佛法,掀起偶像崇拜,故留下【一字无说】佛偈,其意义深远!佛教理念之精华全在乎此矣。由此可见,佛家思想与儒家【中庸】、道家【无为】具有相同之处。

至于佛家避世之法,比起孔孟、老庄则更为全面。最具代表性为戒律,其中包括【五戒】【十诫】【二百五十戒】【三百四十八戒】。佛家主张思维修与行为修两者结合同修,而【戒律】则属于行为修,思维修主导行为修,行为修推动思维修,相互作用之下,形成一大避世法门,它被称之【因果业力】。从社会人文角度观之,思想与行为都得到良性的修正与改善,无论处于何种世道,自可安然渡过、全身而退。佛家避世法门完全基于严谨的戒律之上,其避世之道具有根本性,能够解决根源性问题。此与儒家、道家有较大区别,三者对比则各有其共性,亦各具其差异性。后人不应因为历史而否定佛家智慧,更不必把佛教归于愚民一类,此乃大错特错也!我们应该把佛教视为一门社会哲学(当然不单止这些),并应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当中,籍此成为人生的一大避世法门。佛家的避世理念以解脱为终极目标,此乃儒家、道家无法相比的优胜之处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风水先生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engscn.com/content/25480.html